學校沿革

中原大學秉持建校宗旨,以信、望、愛致力於高等教育;另外,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以「學術為基礎,透過全人教育歷程培養兼具品格、專業、創意、世界觀的人才」做為經營治校的共同思維。本校自我定位是「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研究與服務為使命的卓越大學」。在此教育理念與思維培育下,本校學生品格與畢業生的敬業態度,均深受社會各界肯定。

學校沿革階段及說明如下:

階段 年 代 說 明
初創時期民國 42-45 年

民國40年,美籍牧師賈嘉美邀請經濟部政務次長張靜愚共同籌辦一所基督教大學,民國42年由張靜愚、賈嘉美、郭克悌、陳維屏、瞿荊洲諸位基督徒倡導設立一所以耶穌基督救世愛人與犧牲奉獻精神,培養高深之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大學,以符合國家社會之迫切需要。時得中壢仕紳吳鴻森、吳鴻麟、桃園縣長徐崇德諸先生之贊助,進行規劃,並公推前考試院長鈕永建先生為首任董事長,因紐先生當時寓居美國,委由郭克悌代理董事長,與張靜愚共同主持董事會,並聘陶海亭義務擔任籌備委員會總幹事,進行籌備中原理工學院。

民國43年底,董事會推選郭克悌先生兼任院長,隔年10月5日奉准立案,並定名為「私立中原理工學院」,以「篤信力行」為校訓,初分理、工兩學院,理學院設物理、化學兩系,工學院設土木工程、化學工程兩系。首次招生錄取學生二百人,10月15日開學上課。

民國45年3月郭克悌先生辭去代理董事長職務,專任院長,由張靜愚先生代理董事長,5月郭克悌先生再辭院長職,董事會聘化工專家謝明山博士繼任院長,6月鈕永建先生自美國來函請辭董事長職,張靜愚先生乃真除代理董事長職務。

奠基時期民國 45-49 年

民國45年5月,謝明山博士接任院長,穩健的謀求發展,增設科系,擴充設備,奠定良好而深厚的基礎。謝院長在任十三年期間,艱辛奮厲,屢捐薪資,獎助清寒。48年3月30日,校方報請董事會以「篤信力行」為校訓,經董事會議討論,於同年第55次董事會正式通過校訓。及至58年6月謝院長請辭,其退休金新臺幣十餘萬元,全留贈本校,作為優秀清寒學生獎學金,當時暫由訓導主任馮之斆教授代理院務。

本校在這段時期的發展,在科系方面,由最初4個學系到58年增加為12個學系。增加的科系分別是:45年增加水利工程科(後改為水利工程系學系),49年增建築工程學系,51年增數學系,53年增機械工程學系及工業工程學系,55年增心理學系及電子工程學系,56年增工業管理學系(63年改為企業管理學系),並於民國54年成立夜間部,設有土木工程學系、化學工程學系及工業工程學系等三系。而這幾年也是本校師資擴展的重要時期,例如聘請台大名教授王仰曾、勞侃如、蘇林官、程崇道、林世芬,及溫步頤等先生到校任教,充實教學人力。

民國49年,報紙報導了中原理工學院等校之工科學系之擴充與增加,「有助於國家工業化的研究和發展」。像是早期石門水庫管理局的觀光建設,也與本校之建築系合作,分三組從事「南苑計畫」、「阿姆坪觀光計畫」、「石門市區建設計畫」的規劃工作,擴展並開放民間投資;當時建築系各年度所辦理的建築展,都有鮮明的主題,屢屢獲得媒體關注。

民國五十年代,臺灣省政府尋求大專院校的質與量均衡發展,並培養各類專門技術人才,適應臺灣省經濟建設之需要,並要求大專院校今後增設科系,要依據社會需要,達到學以致用,人盡其才的目的,盡量減少畢業生失業人數。本校於此時期增設各科系與整體就學人數方面,都有正面的成長,乃順應時代背景而有之興革。

在學校硬體建設方面,先後興建了科學館、女生宿舍大樓,民國53年建圖書館(74年改闢為醫工館,現為產學大樓),同年又建學生活動中心(後改為信望愛學生宿舍餐廳,現為設計學院辦公室),54年建工程館(後改為化工館,現為資管館),56年,本校獲得省教育廳撥給全省四十所公私立中等以上學校之貸款,協助各校興建校舍,充實各項設備。58年興建新行政大樓以及信、望、愛樓學生宿舍,西區教職員宿舍和中原新村教職員宿舍。

深耕時期民國 60-69 年

民國60年1月,董事會聘請韓偉博士接任院長,力求發展,充實教學設備,加強師資,聘請國外青年學人來校任教。該年原謝明山院長出任教育部新任政務次長,新任高教司長也由本校教務長劉家煜出任;至64年,韓偉院長又應政府徵召,擔任國立陽明醫學院首任院長,皆可視為中原人在教育界拓展影響力的指標。

韓院長離職後,董事會改聘化工系主任阮大年博士繼任院長,阮院長就職後繼續發展院務。自民國60年起在系所方面,61年增設電機工程學系和全國首先成立的醫學工程學系,而且受媒體報導,是「科際整合」的標準產物,直至68年都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其設系之遠見備受關注。

62年電子工程學系增設計算機科學組,65年增設國際貿易學系,使本校在理工學院外,逐漸具有商學院之雛形。夜間部則陸續增設電子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及企業管理學系,於62年開始籌設研究所,63年4月教育部核准設立應用物理研究所和應用化學研究所,使本校的研究和教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民國60年3月,本校於澄清湖舉行南區校友的座談與聯誼會,張靜愚董事長發表談話:「我國的經濟建設,正展現一片蓬勃的朝氣,各項基礎益形鞏固,已到起飛階段;未來遠景,將是有志於國家建設的青年,發展抱負的好機會。」

他勉勵校友們,善用他們的科學技術專長,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施展才華,發展事業,貢獻國家。當時韓偉院長也參與此會,彼此交換從業經驗,並通過加強校友聯繫,發揮正面互助合作之精神。當時南區校友會有會員四百多人,均在南部地區各公私企營業機構和教育機關擔任重要工作,由此可見中原校友對本校聲譽與發展之貢獻,實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學校的建築和設備方面,61年同時完工了篤信大樓,建築館,力行大樓(可容納二千人之學生宿舍),仁愛樓(四層公寓之學人宿舍)和喜樂樓(教員單身宿舍),61年5月底,配合慶祝由建築系師生所共同設計建立的建築館成立,當時還辦理「中原展」八天。

之後又陸續於63年增添了和平樓(學人宿舍)和力行學生餐廳。64年10月,莊敬大樓完工(四層教室大樓),又給學校增添了一處宏壯景色。同年4月,張靜愚董事長為紀念先總統蔣公,發起在校區內興建一座可容納二千二百人的中正樓,為本校第一座禮堂,於66年1月動土興建,迄67年5月底竣工。設備完善的機械館,亦在66年4月竣工啟用。

61年本校向IBM公司租用1130型電子計算機,於62年改向惠普公司購買HD2100型電子計算機,為本校之科學研究及工程計算方面提供最新之設備。

這期間在行政組織方面又增加幾個單位:校牧室於民國61年1月成立,負責全校的宗教活動與宗哲課程教學。研發室設於62年9月,推動全校研究發展工作以提高學術水準。校友聯絡室於63年2月設立,專司與海內外校友聯繫,同年10月奉教育部令設立畢業生就業輔導室,於64年4月經董事會核准,易名為「校友聯絡就業輔導室」,將服務範圍擴大及輔導校友就業,增進校友對學校的向心力。

為了發揮醫工系教學功能,64年10月奉董事會核准成立健康中心,負責全院師生每年定期體檢及各項醫療檢查工作,為增加教學活動空間,69年初,以5千萬元購買力行大樓旁土地4公頃餘,使校區面積擴充到20公頃。

成長時期民國 69-80 年

民國69年8月1日起,本校奉准改制為「私立中原大學」。設理、工、商三個學院,董事會繼聘阮大年博士為首任校長,主持校務,更求發展,71年7月,阮校長任期屆滿,董事會改聘工學院院長尹士豪博士繼任校長。71年8月尹士豪博士接任校長,秉持董事會既定之決策,在歷屆董事會及校院長與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所奠定之基礎上繼續發展;根據當時中原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謝文昌表示:關於中原改制為大學一事,原被教育部以校地、系所等問題刁難,但中央決策單位特別指示要中原理工學院一併升格為大學,乃因中原校友對國家「十大建設」工作有傑出的表現。

原來有一次蔣經國先生巡視高速公路施工單位,一連發現六個工務段的段長都是中原畢業的,還有到台中港又發現中原校友佔了驚人的比率,在「中鋼」也有二百多位中原的校友 ;中原對國家竟有如此實際之貢獻,所以敦促本校盡速升格為大學。就國家社會的實際影響層面而言,中原大學確實讓大眾看見了成績。

73年6月,董事長張靜愚先生病逝,張先生擔任本校董事長長達廿八年之久,功在中原,獻替良多,所遺董事長之職,董事會推選陶海亭先生繼任,以溝通共識,建立制度,加強團結合作,續求發展。學校在此期間,無論在系所增設、校園建設以及學術交流等方面,均呈現蓬勃發展之態勢。

69年起,學校在系所發展方面,增設會計學系及機械工程研究所,次年成立化學研究所,並將應用化學研究所正名為化學工程研究所,且先後成立博士班。由於政府積極推動資訊工業,為配合國家政策,本校於70年8月特將電子工程學系電算組改為獨立之資訊工程學系,並成立電子工程研究所,71年增設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72年增設醫學工程研究所及企業管理研究所,73年增設商業設計學系及建築研究所,74年增設室內設計學系及應用數學研究所,76年增設資訊管理學系,77年增設心理學研究所,78年增設工業工程研究所,80年增設財經法律學系,電機工程研究所及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並成立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在校園建設方面:計有72年10月恩慈樓女生宿舍落成啟用,73年先後完成土木水利館、理學大樓、運動場遷建工程及懷恩樓整修工程,74年完成張靜愚紀念圖書館,77年新建活動中心于校慶紀念日落成啟用,78年完成體育館及運動場重建工程,80年完成室內溫水游泳池,82年完成祐生建築研究中心。80年7月底,尹士豪校長任期屆滿,功成身退。

除了硬體建設外,民國74年時,適逢本校30週年紀念,緬懷歷史,深感本校創校維艱,有許多彌足珍貴之傳統,深恐時日久遠漸生疏忽,是以若干有識之士便開始思考如何將之匯聚成精鍊文字,以便傳承後世。因此,在76年7月本校一級主管研討會中,正式提出草擬本校教育宗旨及理念的構想,獲得熱烈迴響。同年,尹士豪校長乃在第二十屆校務會議中正式宣布成立「中原大學教育理念起草小組」,並於77年1月聘請杜詩統等十位教授為委員,制定本校教育宗旨及理念。理念起草小組成立後,經多次開會研討,將理念制定過程分為「資料蒐集」、「意見形成」、「起草研擬」、「公開討論」四階段進行之。

首先,蒐集國內學術期刊之相關論文十五篇及專書十本供各委員研讀參考,再發函國內外著名大學蒐集彼等之教育宗旨與理念,以供參考。復由本校校史發展經驗中,萃煉菁華,吸取傳統,彼此參酌互用,加以整合,並邀請校友、老師、職員、學生等舉行多次座談,集思廣益。

至此,本校教育宗旨與理念之架構雛形已具;同年7月,再提一級主管研討會討論,並徵詢前校長謝明山博士、阮大年博士及校內外專家學者之意見,完成初稿後,提交校務會議討論通過,再呈報董事會審核,經兩次開會討論,多次文字修飾,並委請作家張曉風教授做最後潤飾,方獲通過。尹士豪校長乃於78年10月11日正式簽署,頒布施行,使其成為本校治校之精神憲法。教育宗旨全文為:「中原大學之建校,本基督愛世之忱,以信、以望、以愛,致力於中國之高等教育,旨在追求真知力行,以傳啟文化、服務人類。」

至於教育理念,其中第一句話:「我們尊重自然與人性的尊嚴,尋求天人物我間的和諧,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基本上已展現本校在致力發展理工科技等專業教育外,同樣也重視人文素養與通識教育的面向,這對本校後來發展人文社會領域和全人教育,有正面的助益,更加確立綜合大學的基礎。

尹士豪校長任內除延攬專家並加強師資陣容外,並先後與美國懷俄明州立大學( Wyoming State University)、克里夫蘭州立大學(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密西西比州立大學(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及菲律賓亞當遜大學(Adamson University)等校締結姊妹學校,以拓展文化學術交流。並以勤儉建校之傳統精神,適時購買校地,以擴充教學空間,至此校地總面積已達24公頃,擴展各學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以期每系都有足夠與獨立的教學和研究空間。

茁壯時期民國 80-89 年

民國80年8月,張光正教授接任校長職務,一直到89年7月為止。九年任期內,成立了「設計學院」(民國81年)與「人文與教育學院」(民國89年),使中原由原來之理、工、商三個學院發展至五個學院之綜合性大學;至此,人文素養的教育理念,得以更確切的落實。此外,學系由原19系增加至23系,碩士班由12所增至22所,博士班由2所增至11所,並成立「教育學程」及「通識教育」兩中心,使我校之系所陣容更加充實。

教育部早在民國73年4月5日即公布「大學通識教育選修科目實施要點」時,被當時學界喻為「是近數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發展」。在民國81年時,大學通識教育已醞釀增加為8個學分,教育部和各大學都很重視,為了不讓大學生可能成為「專業的巨人、生活的侏儒」,就是要辦好通識教育。當時大學經常被評為是「學術的象牙塔」,某領域的人只知道自己領域內的事,其他一概不知、或接近無知的地步,教授如此,學生也很少例外,大家都不願輕易踏出「專業學門」的限制,此時通識教育就成了解決「科學怪人」或「文學怪人」的良藥。

但當時教育界已有不少檢討,例如受限於教育行政體系的箝制和師資不足,不少大學開設的通識課程,仍多偏失,例如開設的寵物認識、肉品認識、寶石鑑定等通識課程,連校內教授都評為不當。使一些通識課甚至被學生視為「營養學分」,讓當時媒體報導,大學生藉由通識教育成為「全人」的理想,成了遙不可及的目標。

本校於創校之初,即一直以培養敬業樂群、品格健全、專業知識能力與素養兼備的人才為目標。民國79年,本校教育宗旨與理念制訂頒行之時,已見中原對全人教育的理解認識更加清晰,至民國84年本校40週年校慶之際,臺灣社會面臨科技衝擊,價值解構與教育嚴重扭曲的多重危機,中原體認到全人教育的迫切需要性,因此決定致力於推動「全人教育」,張校長並提出「中原40,邁向全人」的治校理念與方針。

在概念上,首任的人文與教育學院院長林治平指出,「全人教育」原本就是我國傳統教育的目標,然而面對科技發展的影響與衝擊,現代人所經歷的教育環境往往只能塑造一個在專業領域學有專精的單面向人(one dimension person),而無法教育出具多方面智慧和能力、有完整人格的人。新時代的學生需要有一種整全而平衡的教育,塑造完整人格,以協助現代人重建圓融美滿的人生。

全人教育可以說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要具體落實在大學教育中,通識教育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因此,通識教育中心於89學年度成立,並以「天人物我」四大課程架構,規劃出全國絕無僅有的「全人化通識教育」,學生必須修滿34學分始得畢業,這是全國第一所展現對通識教育重視的大學。此後,通識教育逐漸成為中原大學的一塊金字招牌。至今,通識課程內容與通識活動,仍持續精進。

張校長任內之領導,發揮中原以基督精神與中華文化為基礎的教育理念,積極扭轉許多大學追求「重學術研究、輕教學輔導」之現象,使中原成為強調「教學、研究、輔導」三者平衡之學府。張光正校長在民國82年接受訪問時指出:當前臺灣的正規教育,力量的確有所不足:教育發達,社會道德卻不好,青少年犯罪也日漸增多,宗教教育因此越發重要。他說:「愛心才是主導教育的力量,而非知識。」而宗教所特有的愛,適足彌補當前教育只重知識傳授的缺失。

本校雖強調「教學、研究、輔導」三者平衡之治校理念,但學術研究成果多年來於私立大學中仍居首位,故能特別彰顯追求學術平衡,無損研究之成果。而張校長帶領中原大學於85至88年期間,三年名列教育部主導之「私立大學中程校務發展計劃」審查結果「綜合大學類組」第一名,且獲教育部獎助金總額及平均每位學生獲得獎助金額均為私校之冠,尤其中原推動之「全人教育」更深獲教育部及全體評審委員之肯定。

民國八十年代,大學評鑑開始走向排名的風潮,此風利弊得失,當時報導甚多,中原大學在85學年度獲得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後,得名成為通例。當時媒體報導:「若依綜合大學、工學院、醫學院、新設及改制學校等性質分成四大類,屬綜合大學的中原大學在研究、行政、財務行政和整體表現等項目拔得頭籌。」這不過是個開始,自此以後,中原在各類評鑑中,都努力爭取良好的成績展現,也希望讓師生、校友同感到榮耀。

此外,張校長還發起設立「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並於民國84至86年間膺任理事長,期間爭取「私立大學」在臺灣高等教育學界應有之地位、扭轉政府教育主管機關長期重「公立」輕「私立」之情勢、建立公平合理之發展環境,三年內,始得教育部分配予私立大學之教育資源由民國84年的8.5%提升至民國86年的18%,私立大學教授佔教育部顧問人數比率亦由民國84年的2%提升至86年的36%。

綜觀張校長擔任中原大學校長任內,積極從事國際學術交流、拓展學術視野,期間分別與美國8所、中國大陸5所、英國2所、澳洲3所、日本2所、法國、德國、紐西蘭、馬來西亞各1所著名高等學府,建立超越書面合約的實質交流關係,包括:教師與學生之交換,合辦學術研討會及出版品互享等學術合作關係。

擴張時期民國 89-95 年

民國89年8月1日,熊慎幹教授接任校長職務,以「信望愛」為基礎提出「全人教育.生命關懷」理念。熊校長就任六年中,本校獲選為大學評鑑六項指標績優學校。薄膜技術研發中心獲得91至94年度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1億2千萬元,不僅是唯一獲補助的私立大學,許多國立大學也望塵莫及;94年度薄膜中心再度榮獲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二年1.4億元補助,朝頂尖研究中心邁進,同時結合本校奈米生醫、精密製造等相關研究領域,同步帶動其他研究中心之發展。除此之外,在體育辦學方面,於91年及95年均獲教育部體育評鑑優等,而本校推廣中心自89年開始即連續榮獲教育部評鑑優等,並於94年獲得中小企業終身學習護照「推動學習護照績優獎」,為北部大學唯一獲獎之學校。

系所發展方面:成立電機資訊學院與法學院,學系增至27系,新設生物科技、生物環境工程、財務金融、應用華語文及景觀學系,碩士班由22所增至24所,博士班由11所增至13所;校園建設方面:92年完成良善樓宿舍、全人教育村,93年完成真知教學大樓,並規劃新中北校區及興建信實宿舍工程,再加上生物科技館亦開始興建,總體提升了本校校園學習空間與住宿的品質。

在研究上突破、教學上提昇,是熊校長治校的二大目標。94年度本校獲得「教學卓越計畫」第一期8千萬元補助,為全國各大學之前茅,此不僅肯定中原多年來在教學上努力的成果,也讓學校各項教學之軟硬體設施與成效有更大的提昇;本校提出「創意、創新、創業」之三創教育新主張,不僅獲得肯定,同時也成為「全人教育」的新詮釋。關懷與牧養、建構和諧校園是熊校長相當重視之工作,在其帶領下,學校各單位均以不同方式進行教職員工生之牧養關懷,使中原處處充滿了愛。此外,在熊校長的引介下,美國東岸最大的華人教會-若歌教會於九十二年與中原合作成立「中壢校區基督教會」(CCCC),使得學校與教會力量結合,讓關懷、牧養做得更徹底。

拓展時期民國95-101年

民國95年8月至12月,錢建嵩教授短暫代理校長職位,堅守崗位,使前後任校長職務之銜接更形順利。後由程萬里教授接任校長。

程校長是首位回母校擔任校長的校友。他延續前人的努力與耕耘,以「全人中原.生命關懷.服務學習」為主軸,任內大力擘劃「中原60.邁向卓越.全人典範」之長程目標,並使我校在教學、研究方面,屢獲各界肯定。例如在學術研究方面,特別注重加強建立系所學術特色,以差異化、專精化作為提升各系所研究發展競爭力之策略;並以「帶中原到世界,領世界到中原」作為國際化發展主軸,強化中原師生的國際觀。此外,曾擔任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院長的程校長,在一片學費凍漲聲中,仍投入大量的經費推展文化藝術活動,於100年創辦中原藝術節,期盼未來成為本校的特色之一。

在程校長的規劃與領導下,本校於99年榮獲教育部「98年度友善校園獎」之大專校院唯一最高榮譽「卓越學校獎」。

在程校長任內,本校獲李維澈校友捐資逾1億元及各界熱烈捐助,聯合行政服務大樓(維澈樓)於99年5月14日動土,100年10月15日校慶日完工,以一站式之服務,開啟中原行政另一紀元。

這段期間,本校在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上,工學領域和臺大、成大、清大、交大躋身世界前三百名;工學院暨電資學院9系8所全數通過IEET第二週期(99-104學年度)認證,並榮獲教育部「大學校務評鑑」五項指標全數通過。本校近5年學術論文整體表現榮獲遠見雜誌評選為私立綜合大學第二名,理學及工程領域表現更居私校第一名;薄膜技術研發中心榮獲經濟部「第1屆國家產業創新獎」績優產業創新學術獎。

96年增設生物科技系碩士班、奈米科技碩士學位學程;98年增設電資學院學士班;99年增設通訊工程碩士學位學程;100年增設生物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國際商學碩士學位學程、景觀學系碩士班;並首次招收陸生(學位生)。

新象時期民國101-迄今

民國101年,董事會再次聘請企管系張光正講座教授擔任代理校長,並於102年5月正式接任第九任校長,成為中原校史上首位擔任兩任校長之人,肩負著再造中原之「使命與榮譽」。

張光正校長帶領團隊進行諸多校務發展革新措施,辦學成效深獲各界肯定,榮獲多項教育部、經濟部及國際級評比第一名。於102年起陸續打造樂學園學生學習基地、教師教學專業成長基地、全球交誼廳、領導力中心,以及建置熱誠樓學生宿舍、樂河源地學生社團基地、知行領航館-工業4.0示範場域。為提升師生音樂素養,設置風雅頌音樂中心,期透過音樂饗宴以健全人格發展。

110年4月由李英明講座教授接任第10屆校長。奠基於前人之努力與耕耘,李英明校長將持續以本校教育理念來治校,將本校精神憲法—基督愛世之忱、教育宗旨及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價值轉變為核心競爭力,進而積極展開「中原70」長程規劃,期能擘劃出中原大學永續發展的願景與方向,帶領學校團隊邁向高峰。

各項校務發展及辦學成果摘錄如下:

(一)校務發展方面:

1. 本校秉持建校宗旨與教育理念,以信、望、愛致力於高等教育,並自我定位為「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研究與服務為使命的卓越大學」。本校以全人教育精神,重視學生均衡學習與健全人格,除追求科技與人文平衡外,並強調教學與研究並重。在此教育宗旨與理念為最高指導原則下,展開本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持續進行相關創新與精進作為,希冀以「永續發展」之思路,發展教育特色與機制,以達永續經營之目的。

2. 本校106—108學年度之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依據校務發展之總體目標而規劃展開成三大類型校務計畫,包含「重點發展計畫」、「學術單位發展計畫」及「行政單位發展計畫」。其內容除了對應「全人教育」、「學用合一」、「卓越產研」及「國際視野」之辦學主軸之外,更因應未來新世代人才培育之需求,在前一期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推動的成果上持續精進改善,同時呼應全球化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與教育部教育相關政策,聚焦「全人培育學用合一」、「智慧校園永續發展」、「產研價創國際鏈結」三大面向,並展開為九大策略及19項行動方案,希冀藉由完善的計畫帶動學校整體發展,將本校建立為一個具有發展特色的國際一流卓越大學。

3.本校109-111學年度之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接續前期計畫,依據本校特色與發展目標,規畫「優質教學 學用合一」、「研究耀升 知識創新」、「產業鏈結 國際領航」、「深耕國際 邁向全球」、「智能決策 資源拓展」五大面向,訂定15項策略及39項行動方案。積極爭取校外資源並有效運用內部資源,邁向卓越、全人典範大學。

(二)組織規模方面

1.為因應校務發展的需求,本校113學年度在行政組織上,設有20個一級行政單位(包含12處、6室、1中心、1)以及1附屬機構,並展開為52個二級單位(包含18個中心、33個組、1辦公室)。在學術組織上,現有9個學院、30個學士班、32個碩士班、22個碩士在職專班、 11個博士班、2個獨立所、10個學士學位學程、9個碩士學位學程、2個博士學位學程,以及3個中心。

2.2020年新增附屬機構冠英心理治療所,是全國第一個由大學成立的心理治療所。

3. 各行政單位發展現況可點閱https://www.cycu.edu.tw/?page_id=2401瀏覽

4.學術單位發展現況可點閱https://www.cycu.edu.tw/?page_id=2399瀏覽

【前述行政組織不含試行單位】

(三)辦學績效方面:

1.整體辦學績效:本校2022年連續7度共14年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產學合作績優」獎,打破公私立大學紀錄、第12度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績優創育機構」獎、榮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私立綜合大學最高補助;2021年榮獲經濟部頒發全國唯一「國際創育機構」證書、連續5年榮獲教育部公布學士班註冊率公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連續7年蟬聯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連續3年註冊率 100%、大學部就學穩定率全國公私立綜合大學第3名、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2020年連續3年奪得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標竿學校;2019年連續7年榮獲教育部私立大學獎補助經費首獎、連續6年榮獲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台灣私立綜合大學第1名、連續3年榮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核定第1名;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兩岸四地大學百強大學排名,連續6年榮獲台灣私立綜合大學第1名。2022年榮獲「台灣永續企業獎」之「社會共融領袖獎」及「永續報告書獎」,肯定「以共享價值之創造」為核心目標與願景,在教育界具標竿及領導地位。本校榮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秉持「全人教育」理念,以實際行動落實永續發展,讓永續教育的種子在校園扎根茁壯。

2.教學創新績效:自2005年度起連續13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經費挹注,同時透過獎補助計畫、高教深耕計畫,以及弱勢助學、學用合一、教學創新、磨課師、大學深化數位學習推動與創新應用等計畫,積極革新教學體制,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目前工學院及電資學院9個系所均通過IEET認證,商學院通過AACSB認證,全校各系所於第三周期系所評鑑全數通過,並率全國之先全面實施適性轉系、建立消抵二一學分不及格紀錄之激勵措施、與企業深度建置就業學程等,均為各校爭相仿效的教學創新措施。2020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建置各類智慧化教室共41間並協助教師製作遠距教學課程,2024年共開設392班次遠距課程(112-2、113-1)。2024年因應教育部創新教學之趨勢,精實全校性工作坊,目前校級以CDIO課程、EMI英語教學、STEAM、新興科技暨創新教學、生成式AI教與學、關鍵能力社群、密涅瓦教學暨OMO數位學習模式、專業倫理等8個工作坊運作,並由校級衍生8個院級及6個院特色工作坊。2022年成立校級「半導體材料暨先進光學研究中心」,攜手企業培育半導體人才,跨領域推廣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本校資訊管理系榮獲2022年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5連霸,具體實踐中原大學教育理念「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

3.學習輔導績效:本校重視教職員生之身心靈平衡發展,提供優質的教與學環境,四度(2009、2014、2019、2023)榮獲教育部頒發友善校園獎,破全國公私立大學紀錄。2014年獲教育部境外輔導工作評比優質獎之唯二私立大學,同時亦榮獲教育部大學院校服務學習評比金質獎第1名。2017年再度獲教育部境外學生輔導工作評比為績優大學。此外,在2012—2019年期間,亦獲得教育部及衛福部多個獎項之肯定,包含服務學習獎勵計畫績優學校、大專校院賃居服務工作績優學校、大專校院健康促進計畫績優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訪視特優學校、全國生命教育特色學校、全國兵役業務績優學校及年輕族群場域菸害防制計畫優等學校等,讓各界共同見證本校以學生為本的優質辦學成果。

4.學術研究績效:本校構面完整之學術激勵機制,強調研究拔尖與基礎建立並重。2017年工程、化學及材料科學三個學門進入ESI排名前1%、ESI「化學」Q1期刊比例私校第一,2018 年ESI Q1期刊比例及引文影響力私校第一,2019年薄膜科學指標達3.16,擠身全球一流學科。2018年至2023年薄膜領域論文引用數為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一,2019年至2023年全領域CNCI值大於1,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其中2023年「環境生態」領域為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一,「材料科學」領域為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二。2016至2023年,在「環境與生態學」領域的表現是全國公私立綜合大學第1名,「材料科學」領域位居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2名。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理學科學領域高居全國第7名,工程領域排名第8名,整體表現私校第一。2024-2025《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之世界大學排名,本校在「化工」領域排名全國第一及「高分子科學」領域排名全國第三,超越國內頂尖大學。整體發表之學術論文在質量成果超越一般公私立大學並具有國際競爭優勢。

5.產學推廣績效:本校以優質的教學及卓越的研究為基底,透過產學合作及推廣教育擴散教育應用價值,於2015年美國發明專利TOP100大學獲全台私立大學第1名,2018年連續8年榮獲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獎項,2020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勇奪1鉑金獎、1金牌、1銀牌及4銅牌,2023連續4年本校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榮獲「國家新創獎─新創育成獎」,2022年連續7度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產學合作績優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11年度「績優創育機構」獎(此為本校第12度獲獎)。在推廣教育面,推廣教育處榮獲勞動部評定為A級單位,亦設有桃竹苗區最具規模的華語文教學中心。

6. 校友表現績效:本校以篤信力行之校訓精神培育人才,畢業校友的傑出表現,獲得企業之認可。自2017年起,連續3年榮獲1111人力銀行公布「企業最愛大學」排名私校第一,2019年遠見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榮獲私立大學第1名,2022年畢業生起薪與學雜費比,法學學群榮獲第1名,畢業生薪資實力獲得肯定。多年榮獲台灣大專院校大學部校友薪資排名(104人力銀行)私立綜合大學第1名,2016年於104人力銀行公佈之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率排名榮獲私校第一。

7.環境改造績效:本校積極投入資源改善教與學環境,近年來建置啟用的特色教學空間包含:重新整修活動中心音樂廳(培英廳)、重新設計整修各學院講堂、陸華樓多元設計工程實習空間、樂學園學生學習基地、教師教學發展基地、全球交誼廳、領導與創新博雅人才培育基地、數個創客實作基地、翻轉教學空間、PBL創新教學空間,以及AI教學實作與體驗教室等。此外,打造融滲自主學習的「熱誠樓」學生宿舍、活動中心雅文多功能演藝廳、「樂河源地」學生社團基地;更因應高教及產業人才培育需求,建置「知行領航館」,融合物聯網、雲端、大數據、智慧製造的工業4.0新思維,協助產業研發創新,結合教學(實習實作、推廣教育、人才培育)、研究(產業研發、專題研究)功能,並於2020年榮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最優等級環保規格。打造校園景觀「泉源之谷」,此不僅作為校園滯洪池,兼具環保、永續、美化等功能,更於2021年榮獲國際級景觀競賽LILA「校園類」首獎,是台灣第一個勇奪該獎項「首獎」的校園團隊,也為台灣爭光。整體校園機能與品質不斷向上提升,深獲各界認可。2024年「張靜愚圖書館」榮獲建築師雜誌舉辦首屆「台灣建築25年獎」殊榮,成為學術文化領域中的歷史地標。

8.落實「全人教育」和「通識教育」:中原大學從教育理念、課程規劃、活動安排、校園環境等各方面全面推動通識教育,是真正的認同與落實「全人教育」和「通識教育」。中原大學的通識教育已然成為海內外高等教育學習的標竿,諸多創舉包括:首創將通識教育課程延伸到碩、博士班成為必修學分;首創建置專業倫理教學發展中心,並將七個學院的「專業倫理」課程規劃成院級通識教育課程;校級通識課程分為「天、人、物、我」四大學類,通識必修34學分,為全國各大學之冠。張光正校長致力推動「通識教育」,貢獻卓著,2018年榮獲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頒發第一屆「終身成就榮譽獎」及2021年第一屆「會士」榮銜。

本校歷年來校友每年返校參加校慶之校友約4,500~5,000人次,於104年10月歡慶60周年校慶之際,更吸引超過八千名之校友返校,遠超過台灣所有公私立大學校慶校友返校之紀錄,足以顯示本校校友對校之高度認同。本校亦於當日由白培英董事長及張光正校長頒贈首座「全人奉獻獎」予彭蒙惠董事,感念彭董事對提升台灣語言教育及公益的無私付出,足為「全人奉獻」之楷模典範。

本校除在行政上屢有革新創見,在教學、研究、服務、輔導、產學、專技更是有口皆碑,並已打造為優質的全人教育人才培植環境。瞻望未來,中原除在既有的教育宗旨與理念之精神憲法下,落實全人教育,以「全人教育」、「學用合一」、「卓越產研」及「國際視野」之辦學主軸。

未來中原大學自我期許在高等教育不斷地培育出對國家社會有貢獻之跨域人才、持續精進研究發展創造新知展現國際競爭特色、在地產官學合作啟動區域創新動能,並透過中原大學特色發展,連結在地並接軌國際,迎向美好的未來。

 
Close Menu